專家專欄

A A A

發展能源科技 創造綠色經濟

今年5月5日舉辦新竹縣能源科技教育教師研習,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萬皓鵬組長就目前國內綠能研究作專題報告。萬組長以「回到未來」影片作開場,在1985年代所提到不可思議的科技產品,例如:能飛行的汽車、飛行滑板及能量轉換器等產品,在2016年的今天許多產品陸續被開發出來,30多年前想像中的科技被實現了,讓我和與會的教師十分震撼。

在推動能源科技教育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想像的空間,想像未來能源使用狀況,想像未來的交通工具,想像未來的生活,有了憧憬的未來,上課多了樂趣與動力。

我們都知道人類過度使用化石燃料,排放過多的CO2,加劇溫室效應,因而造成極端的天氣現象,長期乾旱、短時間內降下豪大雨造成洪患,已嚴重危及人類的生存、經濟損失。因此,在去年11月30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協調各國達成碳的減排放量,希望能減緩地球暖化程度控制在2℃以內。

如何降低大氣層中CO2的濃度,各國的科學家提出各種可行的方法,其中碳的捕捉技術是其中一項辦法,直接將高排碳產業所產生的CO2捕捉封存或再利用。工研院研發碳迴路技術,其原理利用CaO捕捉由鍋爐產生的CO2形成CaCO3,再加熱分解CaCO3 成CaO和CO2,其中CaO經迴路送至鍋爐繼續捕捉CO2,而純化CO2送至微藻培養管,養殖微藻,製造生質油或進一步產生蝦紅素。目前,工研院與台泥合作建置全世界最大碳迴路除碳裝置,台泥宣稱一公斤水泥賺2或3元,但一公斤蝦紅素可獲利2萬美元,可見綠色產業前景是十分看好。

就碳迴路補碳技術的原理,在國中理化課程有單元教學,如何將能源科技融入教學,再以目前已發展出來的產業來說明實際運用情況,相信能激發不少學子的想像,未來願意投入能源科技的研發。

人類的經濟、文明發展與能源消耗成正相關,從1950年以來人類開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用來發電、提煉石化產品,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但同時也為地球環境帶來汙染,近年來霧霾、沙塵暴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而CO2濃度急遽飆高造成氣候變遷人類已經開始承受大自然變遷的苦果,再加上「石油」可能在未來40年間枯竭,毫無自然資源的台灣不能坐以待斃,我們更應運用我們唯一的人才資源來突破自然資源不足的限制。

身為國中教師的我們雖然沒有研發設備或資金來發展潔淨能源,但我們是啟發學生夢想的開端,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為地球上的生物所使用,如何將它轉變為我們可以使用的燃料,或者如何捕捉CO2再將其利用或封存?

這一年來從事能源科技教育的推廣宣導,無形間也影響自己的授課內容,只要課程中能涉及能源議題、節能減碳措施就會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想像的願景,將自己的想像與學生分享,我希望能開啟學生對於潔淨能源的想像空間,能於生活中力行節能減碳措施,或許未來在他們人生中可以為節能減碳、替代能源的發展盡一分心力。

「發展能源科技 創造綠色經濟」對我們來說是一條必須走的路,而我們從事能源科技教育的推廣,給予學生未來發展的一條明路,自己以為透過能源科技教育的推廣若能培養人們節能減碳的生活習慣,甚至影響學生未來投入潔淨能源的研發,讓我們在「沒有石油的世界」依然能永續發展下去,這是一件很棒、有意義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