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欄

A A A

公民電廠大家講Ep3:公民電廠及大型業者如何強強聯手

陽光伏特家/ 陳惠萍 共同創辦人、馮嘯儒 共同創辦人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事業總部/林恬宇  副總經理


公民電廠大家講第三集探討近期國際上最重要的消息,就是聯合國 IPCC 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報告,報告中的種種研究告訴大家全球暖化的速度,其實比原本預估的更快,甚至全球升溫1.5度C,還可能提早十年發生!面對這樣的極端氣候災難,已不是百年一遇的問題,且會越來越頻繁。 面對這樣的全球暖化危機,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近期國際上最重要的消息,就是聯合國 IPCC 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報告,報告中的種種研究告訴大家全球暖化的速度,其實比原本預估的更快,甚至全球升溫1.5度C,還可能提早十年發生!面對這樣的極端氣候災難,已不是百年一遇的問題,且會越來越頻繁。

面對這樣的全球暖化危機,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以前我們可能只能隨手關燈、要爬樓梯、不要搭電梯,去做各種節能減碳的行動。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透過公民電廠的力量,一起來支持能源轉型,跟支持綠電的發展。

前面兩集的公民電廠大家講,我們分別探討了國際跟台灣的公民電廠的定義,也分享了陽光伏特家,過去的一些經典的公民電廠行動。第三集我們邀請兩位重量級的來賓,來一起探討全球的減碳與綠色潮流之下的企業行動,以及企業之間如何強強聯手,一起來推進台灣公民電廠跟綠電市場的發展。

成為公民電廠第一品牌,讓台灣有永不枯竭的能源

陽光伏特家如何透過非常創新獨特的商業模式, 支持、達成台灣公民電廠的推動以及我們達到的規模和成果。

馮嘯儒共同創辦人(Edison)

陽光伏特家更被知道的可能是公民電廠,但其實公民電廠只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的工作。

在公司最上的理念中,有一個很偉大的目標——讓台灣有永不枯竭的能源

聽來是個很大的範圍,其實一一拆解下來的話,並非不可行。

達成這個理念的第一步,我們認為是需要很多的再生能源,並且能源一定是要永續的,為了做到這件事必須要生產更多再生能源,以及使用更多再生能源。永不枯竭的能源還有另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必需有一個穩定的電網。所以我們也正在準備下一步,如何讓電穩更穩定,可能會是需量反應、虛擬電廠等。

Phoebe常講的一句話—Leave no one behind

我們希望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全民電廠是這五六年來一直都在走的題目;當初我們發現綠電生產,在過去六、七年都是大型的企業參與,從09年開始,大概92%的企業參與,民眾參與就很少很少。

回頭探討為什麼民眾很少參與綠電生產?發現幾個窒礙點

  1. 資金門檻非常高
  2. 沒有合適的場域或建置知識

因此我們就打造了一個線上平臺,我們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屋頂出屋頂!

當參與門檻變成一萬五到兩萬塊左右最低門檻,就能讓更多人依照自己的能力來參與;找到適合的屋頂則是讓持有者有管道提供;有專業能力能夠做電廠建置的人來做電廠建置,畢竟電廠要維護二十年,必須要是非常扎實的系統,所以也必須要有非常扎實的工程團隊,因此5年前誕生了陽光伏特家這個平台。截至目前為止,大概有兩萬五千位的民眾,參與公民電廠以及綠能公益。

再生能源的先行者——友達光電

陳惠萍共同創辦人(Phoebe):

台灣在太陽光電的產業的發展,在國際上也是非常領先世界各國;特別是友達光電,更是國內太陽能的產業的龍頭,友達一直提供非常高的效能或是高度整合性的太陽能永續服務的方案,請TY幫我們更詳細的介紹一下,友達在台灣的太陽能市場、模組市場的發展。

林恬宇副總經理(TY):

實際上,友達開始做太陽能模組是從2008年,決定投入了這個產業。過去也是用垂直整合、製造的概念在思考,所以我們從最上游做Poly、wafer、到中間的電池片,一路做到模組。

這個行業過去十多年的變化非常非常大,那友達本身具備了這麼好的太陽能製造經驗,也一直在想我們只是把東西銷售出去,讓別人投資變成電廠;我們賣的是材料、關鍵的零組件,為什麼不來為電力事業做一點事情,所以從2012年開始,有了這樣的一個發想。

所以最早最早就是從在自家屋頂開始,友達起家是製作顯示器,顯示器的廠房規模都很大,有非常完整的屋頂,我們就在自己的屋頂上面開始第一個太陽能電廠的專案。

一開始,我們對法規也不夠了解,和能源局一起合作,能源局也以友達的大型屋頂案例,當成一個先導專案 ,後續也產出很多相關的規範、法規。過去蓋電廠的速度很慢,一來沒有經驗,二來也沒有足夠的法源或者是足夠的規範;到現在整個這個台灣的能源市場、太陽能投資上面進展的非常快速,這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開始從屋頂做起,三、五年前,我們也參與了政府的水面型案場的標案,當年是最大的一個水面型電廠,有6MWp在台南就是友達光電施做;想要執行更多太陽能電廠只靠一個企業可能會不夠,所以我們的案場投資也借力於台灣的人壽保險公司,因為它的資金是比較長期穩定,並且由我們來承作、開發案件。

圖1 水面型電廠。

這個保險公司跟友達成立合資的能源公司,就是星耀能源,讓他持有電廠二十年,也是充分的讓台灣社會的基金,能夠用在台灣的重大的國家建設上面,這樣的一個模式也不以案廠的買賣為目的,而是穩穩的能夠持續在台灣提供潔淨的能源,至少二十年以上;我們一路走來,案子沒有在中間做任何的買賣,而是一個企業運用社會資源,也讓我們來為社會做一些貢獻、回饋。

以目前我們併網量的規模大概在台灣只有5%,我們自己長期的目標是希望星耀能源可以貢獻,在台灣成為前五大前三大的能源業者,這個目標還有很高的難度要挑戰,但是我想一個很用心經營、結合技術工作者以及由社會而來的資金和資源,讓他投入在台灣的國家重大基礎建設上,這是個有意義的事情!

陳惠萍共同創辦人(Phoebe)

友達做為台灣太陽光電市場以及企業的先行者,過去的經驗一定是非常珍貴的,為台灣打開了光電的市場,以及整個制度的應用發展,想好奇的問一下TY,最有挑戰性或是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經驗?

林恬宇副總經理(TY):

我們做過一個屋頂,樓下是做紙張製品,可以想像他們有多麼的在意不能夠漏水,在台灣一個多雨潮濕、濕潤的環境。我們如何處理屋頂去幫他整個做完防水,這是屋頂型電廠常常遇到的挑戰;如同剛剛提到台南的一個滯洪池,我們第一次開始進入這樣的一個場域,他的挑戰就是你只要在水面上就有液位的變化,浮台必須從工程上的角度,必須要跟著這個水位去做上下的移動,如何讓他有足夠的域度能夠移動又能透過水下的樁把它固定在水面上,這是一個平衡、計算,我們也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做電的還要跑去當潛水伕,我們的工程同仁還要背氧氣筒下水,再底下去打樁,這些都是相當有趣的經驗。

當然台灣在整體開發進階到大型的地面,或者近年政府在討論的倡議、政策,引導做漁電共生、一地多用,因為台灣是一個土地、面積很小的地方,但是台灣人能源需求量很大,台灣一年能源消耗根據台電的統計,電力需求在兩千七百三十億度,能夠理解或者是不能想像的是,其中有55%工業用電,因為台灣是一個出口非常強大一個國家,所以我們的工業用電就大;這樣的一個小的島嶼承載了這麼多的人口、承載這麼多的工業商業跟生活上的需求。承做太陽能製作或者太陽能的電廠的建造,最難處理的就是你如何去提高單位面積的發電效能,如何兼顧對環境的佔用是能夠最小。

當案子走到漁電共生,就想「天哪!之前要下去打樁,現在還要考慮漁夫將來能夠撈魚」,當然又要兼顧對環境的影響是最小。這些過程是我們從事這個行業裡頭在過去,一個製造導向或者一個電子業的這個老兵的腦袋裡頭從來沒有想過的,那除了這些工程面的之外,我們也學到很多的社會溝通,我們才發現「天哪!原來大家聽不懂工程師說話」,我們怎麼樣把我們的工程語言變做是老百姓能夠聽得懂、能夠接受的、能夠溝通的一個方法,這一些在我過去的職涯裡,坦白說接觸的不多,所以這種種的累積跟演進,其實是我們在做這樣的商業活動,我們的學習,那這裡面的甘苦談是非常多啦!

陳惠萍共同創辦人(Phoebe)

對陽光伏特家來講,我們都是在開創新的行動或是商業模式的拓展,以及比我們更早投入、先行的企業、領先的企業,我覺得我們一起在做的事情,其實是回應到整個台灣的能源轉型的見證,整個能源轉型的發展和制度的一個變遷過程。

剛剛TY提到友達在2008年的時候,開始進入太陽能的這個產業,事實上,2009年台灣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帶動了很好的綠電應用的發展以及透過FIT 躉購政策,創造綠能商品的投資誘因;但到了2017年修正電業法,再生能源發電不再僅限於賣給台電,也就是不限於躉購制度了!我們可以走向電業自由交易的市場,一起見證台灣電力的一個新的發展。

接下來,跟著台灣的整個能源轉型的步調,陽光伏特家現在不只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公民電廠平台,甚至在2019年就取得台灣第一張綠能售電業的執照,我們也努力的在做一件新的商業模式佈局。

台灣自由電業市場開放,我們對於綠電市場的未來發展的想像以及商業模式上會有什麼不同的佈局?

所有人都能參與的自由電力交易市場

馮嘯儒共同創辦人(Edison)

我們在2019年的時候拿到第一張綠能售電業的執照,我們希望讓台灣有永不枯竭的能源,包含了更多再生能源的產生,還有更多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更穩定的電網。

綠電市場交易就來到了更多再生能源使用,其實是一個清算的概念,用戶他需要買綠電,並不是拉一條電線到他家,如何怎麼結合陽光伏特家的商業模式呢?

陽光伏特家一直以來,都內涵很重要的概念,就是Leave no one behind

特別在綠電交易這一塊,我們覺得更多人參與在其中,其實不只有精神層面的價值好處,他在實質經濟上面、對電網的幫助,有直接的貢獻。要使用綠電,就是在再生能源電廠有發電的情況之下,你也有使用電,這時候的交集可以清算為綠電;舉個極端例子,現在不能說晚上用電、然後說我買陽光伏特家的電力。

因為有這樣子的因素存在,就有匹配效率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電廠配一個用戶不見得可以100%的使用所有電力;或者是它的電力,不見得可以100%的讓這個用戶可以在要用的時間用。所以剛才提到的更多人參與,除了精神層面、社會面意義之外,

多對多是可以提供更高效的匹配,簡單來說,我們可以用截長補短這個概念來比擬,今天可能這一群人配對一個電廠,他的匹配效率可能只有60%;如果說能夠有多對多,很多的供給和很多的電力使用者的需求配合起來,可以達到相對高的匹配。雖然在前期可能是先從企業出發,但是,我們希望在不久將來,也能夠讓一般的民眾也能夠參與綠電交易。

綠電是保持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陳惠萍共同創辦人(Phoebe)

陽光伏特家自己企業願景,其實一直是非常明確的,從過去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公民參與方式、全民一起發綠電,我們希望最終極的那個未來是全民一起用綠電,那當然這個是要逐步地推進,當然有非常多技術細節的一些挑戰跟問題,這都是我們正在不斷的努力突破的。創新的商業模式需要有一段努力的過程,現階段陽光伏特家去努力促成的綠電交易,還是把更多的綠電轉供給更多的企業用戶,主要的原因也是台灣企業對綠電的需求是非常高。

林恬宇副總經理(TY):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以台灣的狀態而言,我們非常需要乾淨的能源,不論是去達成RE100或者是歐盟碳邊境稅,環保署也有在思考碳稅或者碳費用(carbon levy)。

當我們在看台灣整體的競爭力,而不是只是看某一個面向。先前有過台灣一年大概兩千七百億度的電,55%工業部門用、17%民生用電、17%商業用電,包括了醫院、旅館、百貨公司、辦公大樓或者是一般的店舖,這三類加起來就已經到了90%。

圖2 1998-2017年各類別售電量。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3936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我們 GDP 裡面大宗是出口,出口的製造業現在面對的什麼呢?

主要有幾個,第一個台灣的出口profolio ,IT電子行業、半導體行業、光電行業還是大宗,我們的客戶都有在推動往RE100的方向走,更多的行業、國際的品牌商而言,甚至都已經立下了很明確、跟清楚的目標。

這是一個我們要去思考的點,必須要維持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歐盟今年開始談邊境碳關稅,一開始點名四個行業:鋼鐵、塑膠(含有機化學)、水泥跟造紙這四個行業,這四類非常偏向原材料,台灣出口產品都經過加工或者出口分散到不同的區域,直接的影響政府的評估還可以承受。

但是這個事情是告訴我們國際的大趨勢,如何去處理減碳的議題。

相信大家不會陌生,是我們在路上看到跑的車子越來越多都電氣化,減少對碳的依賴,其中有一個交通工具的改變,電動車的概念就是從燒石化燃料變成取用電力,可能一開始是使用一般發電廠的電,到最終極能不能夠連電動車的使用的電力都來自於潔淨的能源。老百姓越來越有環保的概念,越來越有減碳來概念,我相信老百姓使用綠電會越來越多,那這個部分怎麼去提供誘因,電證分離也許是未來趨勢。實際上,商業用戶、服務業用戶、金融業用戶,為了要能夠達成在國際上對ESG的要求,服務業、金融業都開始行動。事實上,台灣現在包含銀行的貸款,都會希望能夠帶把這個錢貸給有ESG有環保、有環境、有減碳概念的企業,所以服務業本身,也在做這樣的一個調整。

因此整個來看,趨勢確實已經確立,台灣因為環境的關係,天然的資源跟面積有限,對於綠電的需求,應該是需求大於供給,如何去增加供給面?政府跟企業一起合作和社會溝通,也希望能夠一起完成。

總體而言,使用綠電是整個國家的競爭力非常必要的一個要素,除了競爭力之外,使用綠電應該是全球世界公民的一個共識,也是一個必須要去克服的一個問題。對於未來綠能、綠電的一個需求面,我是持續看好,甚至覺得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們應該再更加一把勁。

 

全民參與的綠電創新模式

陳惠萍共同創辦人(Phoebe)

謝謝TY幫我們帶出了台灣的現狀,我們是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質之外,更需要去因應這個國際的綠電,或是全球的一個淨零的趨勢,也提供蠻具體的對於台灣整個綠能產業或是政策的方向。

請Edison幫我們更具體收斂一下,未來在綠電市場這一塊的共同擴大,我和友達合作的方向,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性,以及陽光伏特家未來會有更多促進全民參與綠電的創新的商業模式?

馮嘯儒共同創辦人(Edison)

就如同全民電廠的情形,綠電供給的稀缺性,其實也很明顯。

全民電廠的稀缺性可能是土地不夠,或者是屋頂不夠,或者適合的空間越來越不足,綠電交易的稀缺性其實是存在於整個市場的慣性,目前還是習慣走FIT就是轉供給電力公司;今天電廠決定要跳出來,變成轉供給終端用戶,現在已經有完整的參與機制,只是,對於參與者來說還在一個學習的過程。

所以所以剛剛提到說,2019拿到第一張售電業執照,中間還有很多很多正在突破,包含了台電的配套措施,也包含了來到融資部分,銀行融資原本的條件都是電廠的電力給電力公司,現在轉供給終端用戶,或許在評級上面就要去做些改變,也是一些小細節。

過去一年我們也一直在找到底可以跟誰合作,將它的電力賣給終端用戶,一直到跟友達有全民電廠合作,綠電交易也一併開始討論,未來不管是從企業端還是從民間,對於綠電需求,一定是遠大於供給生產量,把電力轉供給終端用戶或是把電力轉供給企業,這是未來一定會進行的事情。

我們在今年的的四月份就開始在跟友達討論,是不是可以試行一個機制,先把一個案場試試看拿來作轉供;一直到七月就相對的明朗,八月,我們正式可以把電廠轉供給終端用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突破,對這個產業來講也是。

售電業的角色是跟很多很多的發電業者合作,將電力轉供跟終端用戶。過去看到很多的案例,售電業都隸屬於一個同一個發電業集團底下,但是我們認為在終局,真的有效率的應該會是多對多的匹配,多對多的供需的匹配,才會有高效率的轉供的電量,八月份即將推出轉供成功案例,對我、對產業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

陳惠萍共同創辦人(Phoebe)

真的,這是我們接下來非常期待的一個突破!

歸結來講,其實看到了全世界正在一起努力、對抗的事情,就是我們要避免氣候災難,那如同比爾蓋茲在他的書中強調的淨零不只是必要要做的事,更重要是他帶來更多的零碳經濟跟綠色商機,也是需要更多創新的商業模式,更多的企業跟民眾都一起來參與。

更自由的綠電市場跟更好的一個環境未來,他不會自己到來,他需要我們一起參與打造,這個部分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去傳遞給大家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其中的一個參與者,甚至是其中一個共享綠色經濟跟綠色行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