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欄

A A A

大手攜小手、潔能科技教育一齊走

 

 

周家弘 專案經理、賴俊吉 教授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一、前言-區域能源社群規劃與經營

澎高屏推動中心整合南部地方產、官、學等多項資源,以區域能源中心為主連結既有太陽能學校及南東區K12能源科技教育的網絡學習社群。本社群的組成是由大學、社區、學校與教師共同組成。在計畫推動架構中由大學協助教師針對想要探索的問題,對教學進行反思與改變教學策略,以合作式行動研究的方式有助於師瞭解如何在制式課程中融入能源的議題,使得教育具有跨領域的特色、意涵與教學實務能夠同時落實科學教育與環境的目標,藉由大學端的資源提供助與教師的參與可以將學習經驗與教學實務做連結,提昇專業成長的效果。

本中心自106年成立「南東區能源教育域聯盟」網絡,其成員包含大專院校及10所K12能源科技教育推動學校。在本計畫中為了社群間的即時互動交流與能源新知推廣,我們成立了「光翼e電園-潔淨能源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澎高屏推動中心」臉書紛絲專頁,目前已累積135個按讚數及數百位觸及人數。粉絲專頁的設置不僅為推廣能源相關新知與活動資訊分享,同時也為夥伴提供了一個教育交流平台。而社群除了臉書專頁外,另外中心也創立LINE群組進行即時分享、掌握能源訊息,讓整體互動推廣成效能更加地完善。

二、連結地方K12伙伴推動能源科技教育

在能源科技教育之推廣理念方面,本中心透過實踐基地相關課程及活動辦理、加強區域內中小學推動能源科技教育工作、建立機構及設施場所運作機能、能源科技教育解說員與志工運用綠色消費推動結合媒體宣導等,深化中小學師生之能源科技知識並積極落實節減碳行動。中心的課程活動規劃也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素養導向整合各領域學科,透過能源教育向下紮根,從能源概念、能源使用、能源意識、能源發展及行動參與等五大面向來培養各教育階段的學生具備應有的素養或能力。

本中心將計畫執行重點分為:能源科技教育模組發展與推廣、種子教師推廣模式與評估成效、能源科技教育推動學校輔導機制與方式。而今年度透過與博愛國小教師社群的互動交流過程,進一步理解K12端教學伙伴在能源科技教育實務上的發展與挑戰。因應新課綱的實施與SDGs接軌國際永續發展對話的推展下,更多跨領域的師資投入能源教育的推動工作,將能源議題作為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觀念發展,讓學校及教師有主動發展課程、自編教材、共同培養基本能力,又符合地方實際需要。在此情況下,大學端專業師資的協助對於能源教學內容的提供將不僅止於新世代能源的技術新知或是研發進展(知識面),而需要更多對於能源科技教育的覺知與素養的培育內容發展,將「在地學校與地方能源特色連結」,針對在地能源/環境的議題經由主題性的課程導引與教學,使得學生能充分掌握在地與自身的認知感,從而對身處環境能更確實認同潔淨能源使用、追求環境友善的目標。

三、紮根在地孕育能源教育能量-能源桌遊推廣

澎高屏推動中心於108年與中小學能源教育資源中心合作開發出一套關於本地潔淨能源相關之桌遊教具-「與能同行」,本能源桌遊以八個領域:太陽能、風力、地熱、生質能、水力、核能、火力及四個向度:創能、節能、儲能、系統整合等作為桌遊核心教育背景。藉此桌遊把能源相關知識融入遊戲中,透過遊戲過程深入淺出的能源相關認知簡介,以傳遞正確的能源知識。同時辦理大專生能源人才培訓營,透過培訓營進行種子講師的訓練,藉由種子教師的推動,讓學生具備能源正確認知,讓更多的能量反饋於在地社區與學校的潔能科技教育推動工作。

今年度種子教師於11月17日至台南市博愛國小再度進行能源桌遊的推廣活動,博愛國小是雲嘉南地區K12能源推動學校之一。本次活動以五、六年級學生為推廣對象,透過桌遊的互動把能源相關知識融入答題闖關遊戲之中,深入淺出的介紹能源相關認知,並傳遞正確的能源知識。從本次桌遊課程的帶領教學中發現,學生對「與能同行」的遊戲規則易上手,但卡牌中各項能源問題的難易度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有些挑戰難度。課程中老師可藉由每個問題卡延伸能源相關知能以及從學生反應中評量學生對能源知識的認知程度,從而調整後續能源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

目前「與能同行」桌遊為第一版,在題目敘述和問題難易度的設計上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再精進的空間,後續延伸問題卡的題目內容可以更生活化地貼近我們的日常,讓學生能更容易理解「能源」其實就是生活所需,而生活中處處充滿能源的使用,不過度耗費能源以及潔淨能源的選擇與使用,可維護我們生活的品質與環境的守護。

四、結語

希望藉由本工作項目之推動,區域中心將扮演引領區域內中小學能源科技教育思潮與行動的角色,參與並帶動典範轉移,研議中小學能源科技教育機構永續經營制度、創造大專學生及中小學能源科技教育人員的需求機制,期使中小學能源科技教育體系與機構團體之中小學能源科技教育能量得以有效聚合與順利運作,將中小學能源科技教育的觀念與行動力能確實在地方單位的每一個基層業務環節紮根,使運作機制能更加健全並逐步提升教育工作的推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