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欄

A A A

節能減碳-溫室氣體

近年來人們已日益感受到大量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引起的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極端氣候衝擊,身處在台灣的我們已能發現颱風的強度不斷增強,降雨來得又急又大,氣溫亦逐年飆新高,全球暖化已不再是某個國家或某個組織所大聲疾呼的標語,它已真真實實衝擊到你我生存的環境。因此,國際間為了確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行了各項的減碳管理計畫,其中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s)的盤查與計算提供了一項科學數據來衡量溫室氣體的減量情況。

國際上對於溫室氣體的管理因應以1992年於巴西里約簽屬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為重要的里程碑,目標在2000年讓GHG排放量回歸穩定在1990年水準。然而為了使全球GHG的排放量能達預期目標,於1997年於日本京都召開第三次締約國大會(COP3)時推動「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誕生,目標係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保證生態系統的平滑適應、食物的安全生產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訂出受管制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氯碳化物類、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然而往往受限於主要的排碳國未簽屬這些公約而造成減碳成果難以彰顯,直到去年(2015)於法國巴黎召開的COP21會議中,由195國共同通過巴黎協議( Paris Agreement ),並於今年(2016) 9月3日美國和中國大陸同時簽屬協議後讓巴黎協議成為首部通過簽屬門檻(不少於55國)以及總排放門檻(達55%)的國際公約,共同遏制溫室氣體排放,並訂下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2℃以內,並進一步達成1.5℃的目標。而我國也於2015年7月1日公告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簡稱溫管法),成為我國因應溫室氣體管控的重要法源依據,且長期減量目標訂為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的50%以下,並可參酌UNFCCC與其協議或相關國際公約決議事項及國內情勢變化,作必要之調整。

在GHG減量的相關管理技術與標準規範的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針對GHG的排放量盤查、監督、查證、量化及溝通原則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規範與原則。ISO技術委員會在2006年公告了用以量測、報告及查證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的ISO 14064國際標準,ISO 14064共分成三大規範,ISO 14064-1係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之量化及報告附指引之規範;ISO 14064-2係計畫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或移除增量之量化、監督及報告附指引之規範;ISO 14064-3係溫室氣體主張之確證與查證附指引之規範。2007年公告了ISO 14065,係使用於溫室氣體確證及查證機構認證或其他認可形式之要求。於2011年正式公告的ISO 14066係評鑑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小組之能力資格,且此標準必須與ISO 14065共同使用。為了因應盤查產品生命週期碳足跡的新趨勢,於2013年公告了ISO/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 14067,係規範有關產品碳足跡量化及溝通原則、要求及指引,使GHG的盤查從組織的盤查擴及到產品生命週期的盤查,即包括了原料、製造、配送、使用到廢棄回收整個產品供應鏈的碳足跡盤查。

GHG的落實與推動上,我國已經開始推動產品碳標籤,至2015年3月止已有83家廠商317件產品通過「產品碳足跡標籤證書」審核,並根據產品的碳路徑(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進行產品碳足跡盤查與計算,提出碳足跡減量承諾以及碳足跡標示。透過碳足跡標示的落實除有助於達到實質減碳的目標,更作為另一種減碳觀念的教育宣傳,教育民眾採購具有碳標籤的產品,逐步建立民眾減碳的正確觀念與做法。在當前日益嚴重的極端氣候衝擊下,冀盼透過產品碳足跡的推動,充分掌握碳排放,落實減碳活動於日常生活中,達成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