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月號
分享電子報
章忠信 教授 東吳大學法學院
活動現場為東吳大學法學院 章忠信 教授於2024年4月18日於台大校友總會舉行【磨課師課程之智慧財權議題】演講內容。
閱讀更多
許湘琴 組長 財團法人中技社
自從2022年底ChatGPT問世以來,以大型語言模型為核心的生成式AI大幅改善人機介面,使人類能輕鬆運用此工具完成過往難以實現的任務,然而,在這些應用背後隱藏一個問題,也就是需要多少電力來支撐電腦長期運行?
得獎學生 臺北市龍山國民中學 / 張芮瑜、林觀恩、游心瑜、呂忻達
指導老師 臺北市龍山國民中學 / 林進雄、謝昇達
利用飛機翼的弧形結構壓縮空氣產生文氏管效應,將氣流由下層的風洞中往上抽,以驅動渦扇葉片。
得獎學生 臺中市立光明國民中學 / 吳宜潔、凃知槿
指導老師 臺中市立光明國民中學 /高佳新
該裝置是一種能讓民眾依個人生活習慣自由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藉由日常生活中經常性的行為與動作帶動,將日常活動中流失的能量收集起來的發電裝置。其構造包含「發電儲電裝置」、「傳動裝置」跟「安裝裝置」等三個可分解組合的部分,以方便民眾自由組合運用。
得獎學生 臺中市立光明國民中學 / 林靄妏、謝宇沚、林思維
指導老師 臺中市立光明國民中學/ 高佳新
該裝置主要是安裝在建築物通風口處使用,其構造包含外部的外罩與內部的導流管兩個部分,當室外自然風流經導流管時,導流管兩端的口徑差,會因為白努力定律而在窄口端形成低壓帶;其次,在導流管內側的凸面設計,則會因為康達效應而在凸面周圍形成低壓區,此兩種效應的加成效果,將引導室內空氣經外罩流入導流管內而被排出室外,而能在不耗損的情況下,增強建築物的自然通風效果,減少空調冷氣的使用量。
得獎學生 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 柯亭妤、江真子、洪雨萱 莊佩儀、傅榆琇
指導老師 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 陳玫君
本影片以高中生生活來帶入漁電共生的環保議題,創作靈感則是來自同學以前參加科展的經驗,進而讓我們去深入探討漁電共生的重要性。在我國土地珍貴有限之下,將土地原有的用途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把魚塭面積充分發揮,同時改善能源和漁業用電兩個問題,並達到能源發展再利用。
關百宸 副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潮汐能發電系統】 擷取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關百宸 副教授【海洋裡的電力】演講內容。
關百宸 副教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關百宸 副教授所錄製的【海洋裡的電力】,各位知道海洋能夠生產電力嗎? 讓我們一同了解吧!
「永續」強調能源使用需結合「永續環保」的思維與行動; 「跨域」指培育具系統整合能力跨域能源人才, 並建立橫跨理工、商管、人文社科院系的協作中心跨域學習平台。
發行單位: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 指導單位: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 連絡電話:06-2369040分機9 地址:70101台南市大學路1號 國立成功大學自強校區儀器設備大樓8樓815C室 Email:learnenergy.tw@gmail.com 下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