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月號
分享電子報
邱炳嶔 研究員 財團法人中技社
為了解決再生能源受天候、季節所產生的間歇性發電問題,如抽蓄水力發電系統、鉛酸電池、液流電池、鋰離子電池等具有快速充放電能力的儲能系統就成為重要的輔助設施。
閱讀更多
陳建宏 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廣袤無邊的海洋蘊藏著極其龐大的海洋能,為各國的能源自主與減碳效益帶無限的可能性。海洋能雖早為人類所知悉,但其中的開發與應用卻是近二、三十年的新夢想,相關的技術仍在萌芽的階段,有待進一步的突破,才有可能進入商轉,為人類的福祉服務。
吳俊諆 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桃竹苗推動中心規劃的第二個實踐基地「能源宅急便」將於109年建置,整合太陽光電及風能,以能源作業系統(Energy Operating System, EOS)與隨插即用技術為基礎,建構可應用於社區乃至於偏鄉救災電力需求的再生能源微電網技術,以能源聯網(Internet of Energy, IoE)形成區域微電網,成為集能源教學、研究與教育推廣於一身的能源示範場域。
張家欽 院長1、方啟光2 國立臺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1、國立臺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碩士班2
非化學儲能系統重點在於以動能、位能、相變化等非涉及化學變化與電位能變化為主的儲能技術。儲能規模較大的非化學儲能系統技術是與壓縮空氣儲能,以抽水蓄能來說,配合電力廠的水庫高低位差儲能,視水庫規模大小,儲能量可能達到 GW,在發電尖峰與離峰,發揮削峯填谷的功效,對於提高發電廠效率極有助益,對於水庫、各河川流域之地形等的抽蓄水力發電廠之開發,來因應再生能源發電為間歇性電源,需要把大型再生能源的綠電儲存下來,在用電尖峰時使用,讓水庫成為台灣最大、最綠色環保的蓄電池。
葉思沂 助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汽電共生是一種工業製程中的能源再利用技術,主要概念就是廢熱的回收再利用,以達到熱電共同使用的最佳效益。「後發電式汽電共生系統」是在生產過程有高溫製程的工廠中,將廢熱回收後以蒸汽帶動發電機的方式轉化成電能,這些電能既可再度投入製程中使用,亦可賣回給台電公司併入電網使用;另外目前亦有「先發電式汽電共生系統」,則是反過來先進行發電,再將發電過程中發電機的餘熱用於生產製程。
指導老師 艾和昌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
得獎學生 侯玘璋、吳汧億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
太陽能電廠與魚菜共生系統的整合,每個智能陽光高腳屋擁有36片雙玻型太陽能模組,藉由雙玻模組的透光性供蔬菜生長所需的足夠光源,結合魚菜共生系統形成生態養殖循環,從平台下方的魚塭抽水澆灌植栽,並藉由植栽吸收養分的過程淨化水,再將淨化過的水重新導入魚塭,產品可依照所需空間自由拼接,並結合手機APP同步查看發電情形。
指導老師 游顯伍、楊小華 新北市私立中華商業海事高級職業學校
得獎學生 龔高維、李孟儒、張薰之、黃以馨 新北市私立中華商業海事高級職業學校
製作材料隨處可見,利用廢棄腳踏車的鏈輪來做為發電機主要發電的零件。幾乎沒有影響環境,構造簡單便於拆卸、組裝、維修且成本低。
「潔能」意為潔淨能源,具有兩項重要涵義 一者強調能源使用需結合「永續環保」的思維與行動; 再者能源教育需妥適呈現各式能源的正負面效應, 各式能源的淨潔與節約使用,更是台灣能源發展的終極目標。
發行單位: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 指導單位: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 連絡電話:06-2369040分機9 地址:70101台南市大學路1號 國立成功大學自強校區儀器設備大樓8樓815C室 Email:learnenergy.tw@gmail.com 下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