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欄

A A A

與您分享我的能源議題教學發展歷程

國中生幾乎每天都會接觸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對於各式電器的使用也都相當頻繁,能源使用可以說是他們生活的必需,但也因為他們將此視為或習以為常,即便學校、政府機關、社會媒體長久以來宣導要節能減碳、要節省能源、要愛惜我們的地球,若學生對於的生活習慣沒有改變,這些口號、規範或教條式的『規定』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學生若沒有要改變的動力,自然不容易達成能源或環境教育者所期待的教學目標。

能源素養的培養應該從學生『有感』的議題著手。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生可以獲得大量的資訊,甚至聽聞許多先進的科技或技術,但多數學生仍停留在知識和理解層次,多半沒有辦法發展到應用、分析或整合層次,可是,所謂能源素養就是要具備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者在設計能源教案時,不能只停留在知識概念層面,應設法讓自己的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接軌,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得與生活相關的能力,讓他們對課程的內容有感覺。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在課程設計中需多所留意學生的生活習性和時下流行的文化,將學生會有切身感受的議題融入課程,並提供學生團體充分的腦力激盪時間,讓他們透過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建構出理想的問題解決方法,並給予他們實際操作的機會。

為了讓自己的課程可以符合時代的需求,與提升學生能源素養之目的,教學者需時刻多方的充實自己。筆者在設計教案之前,一定會透過網際網路、報章雜誌或科普讀本增加個人對於該領域的了解,以TED為例,它就是一個適合充實個人能力的資訊平台。在教學方式上,筆者除了觀摩其他教學卓越的教師,還參與教學法或教學技巧的研習,也是提升個人教學能力的妙方之一。不過,再多的教學法如果沒有進一步去執行,我們的構想也只是枉然,知道了好方法就一定要用;這方法才會變得有價值。教學過程中更要懷著行動研究的精神,時刻反思、反省自己的教學歷程並適時調整自己,讓我們的教學不只是好而已,更是能夠扎實地打入學生的心中,深刻地感動他們。

關於具體的教學策略,筆者認為以引導開放式的探究教學為主軸,結合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充分討論、思考與實務操作之後,能夠整合出真實可行的問題解決方案,絕對是能源素養最理想的教學狀態。但在實務面,教師需配合學生的學習和互動實況,逐步進行調整與改善,從兩人為主的共同學習模式,逐漸發展至拼圖式或團體探究模式,教師在其中的角色也從主導者漸漸演變為方向的引導者,從中培養學生自我建構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而不單只是在課堂中聆聽教師的講解;一昧單方面的灌輸。此外,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也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共同學習或團體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聽到不同的看法或見解,他們需要思考這些意見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各方面的需求?在做出最佳的判斷之後,他們還要進一步去說服不認同的人,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分析和整合層次能力都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成長與更新,其論證素質自然會與先前有所不同。而且,既然需要說服別人,他們在行為上多少也會傾向於自己所信仰的理念,進而影響其生活態度與習性。

能源教育絕對是對於未來世代影響最明顯的教學活動之一,也是各位師者不可輕看的重要教育環節。透過生活化的課程,有脈絡的探究活動和多元意見的整合,讓學生可以透過我們找到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此外,給他們具體可用的能力;還是給他們飄渺無用的知識?這部分也取決於你我如何看待教師這份志業,盼望台灣的能源教育在你我的奮鬥之下,邁向永續發展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