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欄

A A A

氫氣的輸儲

許湘琴 組長

中技社經產中心


由於氫在轉變成能量中,只會生成水,被認為是潔淨的能量來源,因此在淨零碳排的目標下被寄予厚望。而氫氣的取得,近期因比爾蓋茲投入資金在美國中西部開採天然氫礦,以及法國東北的洛林地區意外發現天然氫礦等訊息,再度引起大家的注目,但畢竟氫氣無色無味又輕,開採不易,從天然氫礦大量取得氫氣,還需要多努力,所以至目前為止,氫氣的取得多是靠人工製造,並且又以石化原料轉製而成居多,而以石化為原料,產製每公斤的氫,就會伴隨產生約10公斤的二氧化碳,與淨零碳排目標背道而馳,除了積極開發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外,更努力朝向研發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製氫方法,其中再生能源或核電電解水產生的氫,過程中幾乎是零碳排放,被稱為綠氫,成為淨零減排重要策略之一。

但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電廠或核電廠的設置,都會受到一些必要的環境條件的限制,使得氫氣的輸儲也成為氫能是否能普遍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氫雖是所有常見燃料中,每單位重量的能量密度最高,但也是宇宙中最輕的物質,導致單位體積的能量密度低,這也成為有效輸儲的一個大關卡。談到大量氫氣的輸送,大家第一個想法,應是氫氣是否可像天然氣一樣用管道輸送,如果能利用現有天然氣管道運輸氣態氫氣,運送成本將最低,是運送大量氫氣的最佳選擇,但畢竟氫氣不同於天然氣,且氫氣小到會進到金屬的晶體結構中,產生氫脆1問題,導致管道破損造成氫洩漏,所以目前克服此問題,有兩個方向,一是研發適合氫氣輸送的管道材質,例如使用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iber-reinforced plastic, FRP)。

FRP管道的安裝成本約比鋼管道低約20%,主要是因為單個FRP管道的長度比鋼管道長,可以減少焊接的成本,但畢竟整個管道重新建置,不僅是大工程,且初始建置成本高,是一個大障礙;第二個方向是在現有天然氣管道進行輕微的修改,輸送天然氣和氫氣混合物(最多約15%氫氣),但如此輸送的就不是純氫氣,接收端的用途將大大受限。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除了管道輸送外,目前氫氣大部分還是以槽車貨船運方式做輸送,所以儲氫的方式很關鍵,大致上可分為三種,簡述如下:

  • 氣態儲氫:

就是將氫氣以加壓方式,高壓儲存於容器中,這種方式技術最成熟,充放氫的過程速度快、成本低、能耗也低。但傳統的高壓氫氣瓶 (如Type I、II),質量儲氫密度僅約為 1~2%,也就是 100 公斤的氫氣瓶,只能裝載 1~2 公斤的氫氣,以每公斤氫氣能量密度約相當於 1 加侖 (3.785公升) 的汽油來換算,相當於 4~8 公升汽油的能量,運送效率極低,近年質量儲氫密度已可提升至 4.5~7%,如內層使用金屬 (通常是鋁) ,再以纖維複合材料包覆的Type III ,或是塑膠內層再以纖維複合材料包覆的 Type IV 的儲氫罐,藉由輕量化來提升輸送效率。

  • 低溫液態儲氫:

氫氣也可以以液體形式儲存,液化後的氫氣,密度為 70.8 g/L,是常壓氫氣密度的 780 倍3之多,液化氫氣可提高氫氣的體積能量密度,占用體積較小,運送也較為簡單安全,但氫在一個大氣壓力下的沸點為 -253°C,除了液化過程需要耗費大量能源來液化氫氣,約佔液化氫燃燒產熱值的 30%,且因易揮發,長時間的儲存,容易產生蒸發損失。為了確保低溫、高壓條件,不僅對儲罐的要求較高,且還需要有嚴格的絕熱方案與液化設備。目前日本已建立第一套具商業規模液化系統,每天可液化 5 噸氫氣量,並於2020 年 4 月完成 3,000 小時的運轉驗證,未來將提高液化產量每天 25 噸來降低成本,若要達商業化規模具經濟效益,產量則須提高至每天 1,000 噸。此種方式經濟性較低,目前仍多用於航天工程領域。但 2022 年 4 月全球第一艘液態氫運輸船,從墨爾本載運首批液態氫抵達日本神戶,完成首次運輸工作,開啟全球液態氫航運的新里程碑。

  • 化學儲氫:

是利用化學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生成穩定化合物,運送到目的地之後,再藉由反應條件的改變釋放出氫氣,目前常用的化學物質有下類幾種:

  1. 液態有機氫載體 (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 LOHC) :利用不飽和液態有機物在觸媒作用下進行加氫反應,生成穩定化合物,當需要氫氣時再進行脫氫反應。常用的不飽和液體有機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哢唑、氮乙基哢唑等,以甲苯為例,氫氣與甲苯反應後生成甲基環己烷 (MCH),輸送至目的地後,再經由脫氫反應生成氫氣與甲苯,此反應可逆,儲氫密度高,甲基環己烷為相對穩定物質,無論在安全或運送成本上均有明顯的優勢,有利於遠距離與大量的氫氣運輸,但最大缺點是在氫化反應中是放熱反應,而在脫氫過程中是吸熱反應,所以進行脫氫時需要額外的能量挹注,且產出的氫需要再純化。2019年12月,日本已成功將第一批氫化的 LOHC (甲基環己烷)成功從汶萊船運到日本的脫氫廠。
  2. 液氨:利用氫與氮氣在觸媒催化下可合成液氨,以液氨形式進行儲運,在常壓約 400 ℃ 下裂解即可還原成氫氣和氮氣。按體積計算,氨比液態氫多出 70% 的能量,幾乎是壓縮氫氣能量的 3 倍。而就重量而言,氨攜帶的能量則是現今鋰電池的 20 倍以上。但液氨具有較強腐蝕性與毒性,儲運過程中對設備、人體、環境均有潛在危害風險,都需要克服。而我國最大液氨供應商台肥公司,有多年液氨輸儲經驗,目前擁有兩座液氨儲槽,容量合計 4 萬噸,看準氫能商機,今年(2023) 6 月已率先進口低碳氨,更於 10 月對外宣告,將全力切入低碳氨能轉化氫能領域,規劃投入 30 億元再興建二座液氨儲存槽,積極建立氫能平台。
  3. 甲醇儲氫:是指將 CO 與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催化反應生成液體甲醇,需要氫時,加水重組在 200-300°C 下就可再轉化為氫氣跟 CO2,優勢是效率高,1 公升的甲醇可釋放出 143 克的氫氣,安全性佳有利輸儲,且成本低,但有待克服的是伴隨產生的 CO須加一道捕獲和儲存程序,且重組產生的氫純度較低,需進行純化工序。

目前為了迎接氫能時代,仍有多種新形態的儲氫輸氫方式積極開發中,各種方式皆有其優缺點,總之,氫能輸儲技術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進而促進氫能作為清潔和永續能源的更廣泛應用,目前仍是個大挑戰,還需要繼續的研究、創新突破,以及政策的支持,才有機會廣泛應用促進 2050 減碳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An Overview of the Recent Advance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Hydrogen Storage Vessels Design J. Compos. Sci. 2023, 7(3), 119; https://doi.org/10.3390/jcs7030119

2.A review of hydrogen storage and transport technologies Clean Energy, Volume 7, Issue 1, February 2023, Pages 190–216, https://doi.org/10.1093/ce/zkad021

3.Hydrogen Storage, DOE, https://www.energy.gov/eere/fuelcells/hydrogen-storage


1. 氫脆是指當氫原子進入鋼和其它金屬中,就會存在於材料的結晶結構裡,當對金屬施於應力時,會因此降低金屬的延展性或最大負荷承受性能,造成機械性能嚴重退化,發生脆斷的現象。

2.Hyfindr、Quantum、Mahytec官網產品資訊

3.常壓氫氣的密度為0.08988 g/L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