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程度
居住地區
「降低全球暖化」與「推動零碳環境」的觀念推動下,「開創能源、節省能源」(Generating Energy, Saving Energy)的運用,成為世界各國努力改善溫室效應的重要措⋯
一、緣起:太陽能小夜燈的發想
德化國小自100年度起,主要負責規劃與整合臺中市國中小能源科技教育推動工作,⋯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就我們生活的這塊寶島土地上,能源更是不容我們忽視的重要議題,在先天能源缺乏的限制,為達到減碳的目地以及低碳社會的嚮往,政府更因應全⋯
海洋之潮汐、洋流、溫差、波浪、鹽差都蘊藏著能量。台灣四面環海,可說是坐擁豐富的海洋能源。本期電子報便特別邀請了北北基I推動中心介紹全球以及台灣的海洋能⋯
常見的太陽能最直接的發電方式為利用太陽光電與太陽熱能兩種形式: 一、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利用半導體的光電效應,將光能直接轉換成電能。 二、太陽熱能發⋯
隨著科技的發展,雖然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舒適與便捷,但為了能符合環保需求並解決能源匱乏的問題,再生能源與綠能產業的發展隨即因應而生,其中搭配太陽能、風⋯
太陽能板的安裝須選擇合適的方位角與傾斜角,在北半球平均來說,方位角朝向正南有最大的發電量,不同季節則會在稍微偏東或偏西時有較佳發電效率,傾斜角一般來⋯
2018 臺灣能 - 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大專太陽能光電應用組 佳作
國內第一輛競賽型太陽能車—阿波羅一號,由艾和昌教授與學生於1998年完成。多年來完全由老師及學生發揮創意,從無到有一手打造,具有未來感的「太陽能車」,代表⋯
本期電子報邀請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陳盈如教授介紹Betz Limit-The Maximum Efficiency for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2018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大專太陽能光電應用組 銀牌獎
2018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大專太陽能光電應用組 金牌獎
2018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大專太陽能光電應用組 銅牌獎
2018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大專太陽能光電應用組 佳作
2018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高中職實作組 金牌獎
2018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國中組 佳作
中鋼為響應國家綠能政策,於105年10月成立中鋼光能,以中鋼集團80公頃的廠房屋頂、搭配中南部充足的日照,三年內完成80MW(80,000kW)以上的設置量,以每kW每日產⋯
本期電子報邀請國立成功大學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陳維新教授介紹「氫氣與薄膜分離技術」及明志科技大學阮弼群教授探討「現代主義多功能帷幕玻璃之建構」。中⋯
本期電子報邀請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鍾人傑博士「淺談『太陽』能-光電化學及光觸媒產氫技術發展」及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李昌駿教授介紹「可撓式太陽⋯
科技始於人性,人們對於潔淨能源與使用方便性增加,太陽能因具有乾淨且發電過程零汙染的特性,故可以滿足此一需求。目前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已由以往需要支架且攜⋯
隨著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空氣污染及能源燃料短缺等相關議題的受關注,近年來世界各國均積極尋找潔淨的再生能源來取代化石燃料,以減緩來自於傳統能源生產所衍⋯
太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來源,除了太陽光電與太陽熱能外還有許多種類的能源,其源頭都是來自太陽產稱的能量。
潔淨、純樸與熱情的後山,沒有車水馬龍的城市風情,湛藍海洋隨著旭日的東昇映入眼簾,後山的綠與美,值得慢慢品味,低碳與旅遊、人文與科學、文創與知性交織其⋯
光翼e電園為三層樓建築,一樓為高瞻扎根區;二樓為放眼未來區;三樓為科轉創意區。希冀能提供小學生到太陽光電相關專業人士,皆能學習運用其基本知識與技能,歡⋯
本期電子報轉載由中技社能源暨產業研究中心王釿鋊主任、劉致峻研究員介紹之「電力系統運轉與再生能源併網的影響」,並邀請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江允智副教授介⋯
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氣候變遷以及空氣汙染相關之環保議題使得各國積極發展電動載具,台灣亦訂定於2030年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2035年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汽⋯
本基地利用純電動綠能巴士來鏈結花蓮縣市特色綠能示範場域,同時也規劃東部唯一的綠色廊道輕旅行的路線,是全國首創結合綠能認知與觀光休閒的實踐基地。
本基地以多元能源整合運用為教研與示範主題,設置有「零碳排綠色氫加氣站」、「諧能(Synergy)展示場域」與「綠能創客基地」,作為常設性教學、示範及推廣基地;⋯
本基地是以東西向為長軸以及南北向為短軸建置的綠能屋,具有太陽能及風能兩大創能模組,產生的電力經由儲能模組進行儲存,並以智慧電力系統進行綠電、市電,以⋯
本基地以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再生能源館為主要場域,整棟建築以太陽光電為主軸,可提供各校學生學習使用,包括支援課程教學與示範、推廣潔淨能源教育活動、理論與⋯
每一種發電方式的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計算,包跨了設備建造、能源採集與設施運行等方面,因此即使是再生能源如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其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
「IOT可監看智能綠建築」利用的設備包括太陽能板模組、儲電池、屋頂雨水收集系統、溫度檢知模組、自動電磁閥控制模組,為暸解本裝置之動作情況,並利用wi-fi通⋯
天然災害的頻仍、國際情勢的推動、政府的政策目標等多重需求下,太陽光電系統設置需才孔急,做為南台灣教學重鎮的正修科技大學,在民國104年毅然決然地投入太陽⋯
本期電子報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張文瑞資深研究員介紹「微波爐加熱功能及其能源效率介紹」,中技社能源暨產業研究中心劉致峻研究員則介紹「淺談⋯
本作品主要由Arduino控制器(BrainGo控制板)、GPS、電子羅盤與LCD顯示器所構成。系統由GPS得知所在位置的緯度,由電子羅盤得知太陽能板所面朝之方向角。Arduino⋯
以太陽能板發電為能源,使用砷化鎵製成的紅外線發射及接受二極體為感應器,當感應雨傘插入,驅動12V直流風扇,以強風將傘上雨水吹乾,減少塑膠傘套使用。
將奈米碳管紙(又稱巴克紙)黏貼於熱電發電機晶片(TEG)的熱端表面,透過奈米碳管紙吸收太陽光能轉換成熱能,使TEG熱端迅速升溫,冷端以冰塊維持低溫產生溫差,透⋯
利用高比表面積的活性碳,適度添加含胺吸附劑,大幅增加二氧化碳吸附效率,再採用玻璃真空集熱管,藉由太陽光加熱逆向釋放CO2,搭配「鋁金屬/CO2燃料電池」,穩⋯
政府為推行節能減碳,大力推廣設置太陽光電的綠能設施,並要求政府所有的公有房舍帶頭示範。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因此於民國一○六年盤點房舍,提出其所有兩棟九⋯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全球對於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考量到石化資源有限以及環保意識抬頭下,太陽能相當符合乾淨、環保、安全的能源發展需求,因此成為重要的再生⋯
裝置容量1kW的太陽光電系統,約需7-9平方公尺
本期電子報邀請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技術發展組前副主任介紹「淺談我國綠能科研投入情形」,工業技術研究院謝心心資深研究員則介紹「矽晶太陽光電模組製程技術⋯
太陽能電廠與魚菜共生系統的整合,每個智能陽光高腳屋擁有36片雙玻型太陽能模組,藉由雙玻模組的透光性供蔬菜生長所需的足夠光源,結合魚菜共生系統形成生態養⋯
藉由本案場可以將創能減碳之案例實體呈現出來,除可達到落實本校綠色能源教學與人才的培育及產學合作共創雙贏之最大目的外,更可讓進入校園的民眾可以深入認識⋯
本期電子報邀請大葉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吳建一 副教授介紹「微藻類生質能之發展可行性」,崑山科技大學綠能科技研究中心林俊良 副教授、崑山科技大學電⋯
本期電子報邀請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周哲平 博士候選人介紹「以燃料電池結合太陽能的分散式能源網路架構」,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駱文傑 特聘教授介紹「高效⋯
依據能源教育資源中心的專家專欄報告 -「電力系統運轉與再生能源並網的影響」,研究人員已指幾個出未來將面對的潛在問題,包括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對電網的衝擊⋯
底板使用雷射切割的鎂鋁合金、嚴選軸承並定期保養、輪子為3D列印製成以減輕重量、後輪加裝橡膠墊圈藉此防止打滑而空轉。
透過在魚塭上架設太陽能樹或太陽能塔的方式,魚塭既不被太陽能板完全遮蔽,同時也能提升單位面積發電量
本期電子報邀請大同股份有限公司王逢偉 課長介紹「次世代綠色能源發展趨勢」,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陳建宏 教授介紹「滔滔白浪如何轉換成電能?」。另外,逢甲大學⋯
目前供應全世界超過 80%的能源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蘊藏量在未來 50 年急遽下降,及對環境造成污染問題,進而產生溫室效應等氣候問題,對於未來能源的供給,再⋯
主要功能是幫助遇難的山友們在山中迷路時能夠藉由光源的吸引讓他們能夠來該處取得電源求助或直接打衛星電話求助。
本期電子報邀請前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廖學中 共同創辦人介紹「高效率鈣鈦礦/矽晶疊層太陽能電池技術」,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陳建宏 教授介紹「波浪能發展的困境與前⋯
本期電子報邀請大同大學胡毅 教授介紹「儲能技術與微電網的重要發展」,大葉大學產學中心卓昀劭 助理研究員介紹「電漿分析技術應用於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研究」⋯
微電網(Micro-Grid)是由分散式電源、儲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負載、監控和保護裝置等組成的小型發配電系統。相對傳統大電網的概念,微電網是指多個分散式電⋯
使用白木作為骨架,減少螺絲用量,讓一根螺絲能發揮兩種以上用途,可以減少重量。使用螺紋襯套避免螺紋崩牙,動力部分使用單向軸承,有助於穩定車輛的短期變化。
基於新世代對於穿戴裝置的需求,本研究成功將功能性陶瓷氧化物結合陶瓷白雲母,發展出可彎曲式太陽能電池,將傳統硬度高、可塑性差的陶瓷材料帶入可撓式元件的⋯
以太陽能直流系統驅動,無二次電壓轉換之能損。人在時,太陽能與電池同時供電給風扇離開時,太陽能發電儲於電池。
GTC-F40這個名稱來自於Good to cleanliness以及期望此車可成為太陽能車界的Ferrari F40,底盤與車頭由3D列印製成,並使用碳纖及飛機木作為其餘車體材料,是輕⋯
針對現今水域型太陽能板浮板因故障無法立即得知而導致損化的零件落入水中影響水質或使太陽能板的發電功率受到影響。利用TRIZ多種不同創意性工具來進行水域型太⋯
台灣太陽能廠在轉型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有一定優勢,在元件結構中佔半數皆為相似機台,主要機台只差別在於透明導電膜沉積機台,因此國內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廠轉型⋯
本產品進行模組化設計,透過三種形式的格柵接頭,各模組可斷連、串聯、並聯,搭配熱泵熱水器或傳統瞬熱式熱水器,亦可選擇單戶使用或共同使用,符合各式住宅需⋯
本文將針對太陽能領域中的水域型太陽能板之浮板因長時間受到水流影響導致浮板彼此摩擦,可能導致浮板破裂損壞,使得太陽能板內含之重金屬流入水中,造成生態的⋯
本期電子報邀請國立嘉義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翁永進教授、陳榮洪教授、許少騰、張祖榮撰寫「TRIZ發明性問題解決理論進行水域型太陽能板浮板摩擦問題之創意性⋯
近年來,政府在新農業政策下導入智慧農業技術,藉由省工省力機械設備、輔具及感測元件的研發應用,以及強調碳足跡之再生能源的電力供應,並結合跨領域之資通訊⋯
本研究利用明道大學校園內,原用於展示或計畫結束後荒廢之太陽能板及兩座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進行系統整合並設計為獨立型發電系統,建置於校園湖畔旁,供給校園⋯
介紹太陽運行與輻射原理開始,引進各種材料及技術的太陽能電池,再說明模組的組裝與測試,最後再整合太陽能系統以及此產業發展趨勢之組合課程。
聚光型太陽能電池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太陽能電池,光伏轉換效率可達60%。其原因在於太陽能電池晶片特殊的疊層設計。我們將回顧此種太陽能電池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技⋯
介紹有機半導體光電元件與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發展歷程及技術並詳細說明有機及染敏太陽能電池構造、特性與應用,使學生具備有機及染敏太陽能電池等相關有機光電元⋯
介紹矽晶太陽能電池從材料、元件結構、基礎與前瞻製程至模組封裝等一系列的相關概念及知識。
1. 太陽能發電技術與系統設備 (地球能源、危機、種類、趨勢、方位角/高度角、台灣地理環境、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架構) 2. 太陽能發電案例介紹 3. 發電系統之監測⋯
1. 介紹太陽能發電國內法規 2. 介紹太陽能電池模組檢測規範與各國標準 3. 介紹系統安全規範 (架設安規、併網法規) 4. 介紹系統檢測法規 (發電效率評估、每日⋯
主要以介紹太陽能電池模擬及系統應用於浮在水面的太陽光電系統,評估其發電效益,探討普遍應用的系列相關知識與可行性;及內容有水面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介紹、⋯
介紹太陽光電技術發展動態與趨勢、目前國內外實務上所採用的政策工具、成本結構計算,及成本可能變化與收購電價關聯性。
太陽能為何是潔淨能源?有甚麼特性?目前有哪些應用?想要知道的話,請進入觀賞由中央大學機械系吳俊諆教授所進行的精彩演講喔。本活動為2018年7月8日辦理
想了解綠能與太陽能的最新趨勢嗎?那您絕對不能錯過本次潔能講堂!除了有豐富的綠能發電知識介紹外,也將告訴您最新的太陽能產業發展未來!本活動為2018年6月30⋯
活動現場為工業技術研究院 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太陽光電技術組-林福銘 組長於2019年3月8日在臺灣能源教育工作坊之演講
活動現場為能源科技研究中心環境教育專員-韓長龍 專案經理於2019年4月30日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之演講
活動現場為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吳心萍 主任,於2019年12月20日在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所舉辦之臺灣「能」! 潔能系列論壇之演講。
活動現場為陽光伏特家 陳惠萍 博士於2020年4月14日在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所舉辦之臺灣「能」! 潔能系列講座之演講。
活動現場為2020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北區訓練營所舉辦之動手做活動。 由國立東華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白益豪 副教授於2020年5月16日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主講。
活動現場為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馬維揚 簡任副研究員於2020年12月22日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所舉辦之臺灣「能」! 潔能系列講座之演講。
臺灣能源通識為一系列影片課程,其內容包含了"全球能源發展歷史"、"化石能源利用及其衍生議題"、"全球能源利用發展趨勢"、"臺灣能源利用發展趨勢"、"化石能源利⋯
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與經濟部能源局共同建置,以氣象資訊這個源頭開始,有效的結合國內外產官學研單位,以強化與太陽能及風能有關的氣象分析及與報技術為基礎,⋯
自 2018 年中國 531 新政出台後,受波及的中國廠家積極尋求海外發展,以降低政策風險影響,再加上全球市場分布趨於多元與分散,因此推升全球太陽能模組需求。Tr⋯
在2020年(也就是明年),新設大型太陽光電及陸域風力發電廠的成本,將比現有燃煤電廠的運轉成本還低!
入夜後又黑又冷,太陽能技術就無勇武之地?科學家們在太陽發電技術基礎上,找到用「冷」發電的秘訣,可望在夜間與太陽能技術互補。該項研究也於 9 月中發表於再⋯
為了讓太陽光電板能穩定使用20年以上,各層材料間需要緊密結合,導致光電板廢棄回收時,只能打碎再分類回收,回收價值大降。工研院從源頭做起,改變膠合方式,⋯
阿DEN是懂能源團隊的能源知識小精靈,想更了解阿DEN嗎?快點進來看看吧!
【2019年潔能競賽_大專微電影組佳作】青梅竹馬桓靛及沈澱一同經歷各種喜怒哀樂,並互相扶持著努力追尋夢想,兩人就像對方的太陽一樣,持續照亮著對方,凸顯深厚⋯
【2019年潔能競賽_高中職微電影組佳作】潔能科技現今受到國際重視,台灣也跟上腳步,建造出世界第一,並且擁有節能和潔能兩大功能的零碳建築─成大的「綠色魔法⋯
公寓有部分電力來自太陽能,室內所附的電燈、電器皆為節能家電。因為瑞士冬天長,暖氣是最大的能源消耗之一,為了防止暖氣熱能散失,公寓裡也設有空氣更換系統。
太陽光電如何兼顧永續維運與防範火災、地震是重要的安全議題。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建築物消耗了全球能源的 40%,造成了不小的環境負荷。為了改變這個局面,不少先進國家開始「淨零耗能建築」(Net Zero Energy B⋯
台灣這幾年積極發展綠能,太陽能成為重中之重。世界各國也在加速投資太陽能,主要原因是技術成熟與政策推動降低投資成本,使得太陽能電池現在已成為歷史上最便⋯
截至 2020 年 9 月底,台灣屋頂型太陽能設置容量已達 3.88GW,其中工業屋頂占比最高,裝置量達 1.36GW,其次為農業設施屋頂 1.18GW,公部門建物屋頂設置量也有 ⋯
桃捷公司為落實企業責任和綠色運輸理念,14日舉行領航捷能 美好永續-桃捷青埔機廠太陽能光電系統啟用典禮,宣布經過約4個月的建置時間,全桃園市境內最大公有房⋯
想把我們知道的潔淨能源知識結合卡通的特性,用詼諧逗趣的方式去呈現給大家看。主要是想讓大家感覺到綠色能源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嚴肅,它的概念其實很單純很簡⋯
★發想緣由 透過與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訪談,我們發現民眾對綠能的不了解與政策推行的困難性。因此我們選擇以「公民電廠」為背景,結合明華社區的實例,透過劇情的⋯
★創作動機 政府皆有投入大量的資金以及時間發展再生能源;如: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並追求能源政策的核心價值,以促進能源永續發展,⋯
迎接新的一年,泰國在再生能源的使用上,寫下了嶄新篇章!位於北碧省(Kanchanaburi)的北碧職業學院於 2020 年 12 月啟動了太陽能發電,成為泰國第一家太陽能⋯